-
殼管式冷凝器的結構
殼管式冷凝器由殼體、管板、水管束、水蓋及制冷劑管路接頭組成。小型冷凝器的殼體,可用標準尺寸的無縫鋼管制造,大型冷凝器的殼體則用鋼板焊成。殼體兩端焊有管板,管板厚度通常為25或32毫米,板上鉆出管孔。水管兩端磨光或拋光后分別穿入管板的管孔中,用擴脹法或焊接法與管板連接,并應保證連接處的氣密性。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多水程臥式亮管冷凝器的冷卻水避水管應接在什么部位
多水程臥式殼管冷凝器的進水管一定要連接在水蓋下部,使溫度最低的水和溫度最低的制冷劑相匯,這樣就利用了逆流傳熱的優點,可以降低冷凝壓力。
目前缺少一種能夠減小臥式換熱管束中冷凝換熱管外冷凝液膜厚度、降低管外冷凝液膜熱阻的技術措施。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問答中心
-
冷凝器
冷凝器是制冷系統的關鍵部件。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過熱制冷劑蒸氣經冷凝器釋放出熱量并液化,以便在制冷系統中再次循環,在小型冷庫設計中,有兩個熱交換器,一個是冷庫冷風機,另一個就是冷凝器,兩者都是散熱的作用,只是用在的地方不一樣,在茶葉空調系統中,一般都要求即能制冷又能制熱,這時系統里的冷凝器和蒸發器是相互轉換作用的。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滿液式盤管系統
蒸發器下部的盤管中充滿液氨,浮球控制膨脹閥把液面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在蒸發器和冷庫壓縮機之間,有液體分離器捕集夾帶在蒸汽中的液滴,并使其流回蒸發器底部。如果在蒸發器盤管里充滿了干蒸氣,高于液氨喪通過膨脹閥盾立即蒸發,耗盡了它的潛熱,所以在盤管里只能靠氣體的過熱來吸收熱運5麗在滿液式系統,液氨還保留了潛熱。所以,一部分管子充滿液氨的盤管此那些充滿于蒸氣的盤管的吸熱能力要高得多,這種系統適用于低溫速凍。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什么是回流冷凝器
由單獨一路冷卻水或濃溶液冷卻。蒸餾塔排出的氨蒸氣中有“一小部務被回流冷凝器冷凝成液體,并流回蒸餾塔頂部的塔板。回流冷凝器使進入冷凝器的氨蒸氣溫度降低,氨的濃度提高”。回流液封管也起著同樣的作用,但它是向泡罩塔頂部的塔板供應少量冷凝后的氨液,面不需要單獨的冷卻管路。這兩種系統通到冷凝器的無水氨都僅僅符合工業標準。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問答中心
-
氨制冷系統存在的問題1
冷庫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各種規范制度建立健全,對其安全性要求越來越嚴格。一九九六年四月、勞動部頒發了《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的通知,二OOO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有發布了“工業冷庫全屬管道設計規范”(GB50316-2000),二OO一年頒發的GB50072-2001《冷庫設計規范》中對制冷系統中使用管子作為強制性條文規定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聚乙烯熱交換器的技術要求
尺寸1、 直徑小于79.375px的管道必須按照ASTM D-3035標準生產,直徑與壁厚之比最小為11。2、直徑大于等于79.375px的管道必須按照ASTM D-3035標準生產,直徑與壁厚之比最小為15.5;或按ASTM D-2447標準生產,記為Schedule 40。如果管道用于垂直熱交換器的場合,必須按照ASTM D-3035的標準生產,直徑與壁厚之比最小為11。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地下熱交換器設計
地下熱交換器設計, 選擇熱交換器形式,水平(臥式)或垂直(立式)在現場勘測結果的基礎上,考慮現場可用地表面積、當地土壤類型以及鉆孔費用,確定熱交換器采用垂直豎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盡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淺層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資一般會便宜些,但它的換熱性能比豎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積的限制,所以在實際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冷凝器流量控制
冷凝器流量控制,方法中,閥A 、B為壓力調節閥,其中A為進口壓力調節閥,B為出口壓力調節閥,閥C為單向截止閥。正常工作時,冷凝壓力足夠高,此時,A開啟,B關閉。當環境溫度降低時,板栗冷庫中的冷凝溫度也會相應的降低,當降到閥A的關閉壓力設定值時,閥A 關閉,冷凝器換熱管內的制冷劑液體將積聚起來,使得冷凝器的換熱面積減小,從而維持冷凝壓力。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
-
維持最低冷凝溫度的常用方法
為了保證系統工作在最低冷凝壓力以上,或者說使系統維持維持最低冷凝溫度,常會使用到以下幾種方法:1.鋁排管冷庫往往使用壓力控制閥來控制儲罐壓力,維持系統排氣壓力和供液閥的壓差;2.變頻風扇,即通過變頻來改變風扇的轉速繼而改變風量和冷凝溫度。
【查看詳情信息】分類:技術文獻